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

创新“产业+”模式 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国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白茶产业纪实

【时间:2019-07-29】 【来源:省劳研会秘书处】 【浏览:71次】 【字号:

a1bd4b385fa9f8b222888aa13b5c91b-1.jpg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大竹籍80后“浙商”廖红军和廖超两兄弟始终怀着“走遍天涯难舍故乡情、返乡创业惠乡亲”的情结,于2009年从安吉县龙溪乡将白茶带回家乡——大竹县试种。2010年,经检测,大竹白茶氨基酸含量相比全国其他产区相对较高。此后,廖氏两兄弟就带着资金、技术、产业回到家乡创业,创建了四川国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创新“产业+”模式,开始带领家乡父老种植白茶,闯出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产业发展之路,探索出一条白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之路。公司现自建标准化白茶基地3500亩,带动周边农户3287户种植白茶8000余亩,年销售收入250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浙江等地。产品先后荣获第六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第九届“中绿杯”全国名优绿茶金奖;公司被评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脱贫帮扶帮带先进单位、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助力人才振兴。公司以扶贫解困为己任,以发展白茶产业为载体,充分发挥脱贫帮扶帮带作用,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主动融入脱贫攻坚行动,着力破解贫困村缺人才的瓶颈,采取免费发放种苗和技术指导、统一收购产品的经营机制,带动260户贫困户发展白茶产业,助农户均增收10000元,为贫困户脱贫奔康打下了坚实基础。2018年3月荣获大竹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脱贫帮扶帮带先进单位。

创新“产业+党建”模式,助力组织振兴。2017年成立了白茶产业党委和中共四川国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设立了党组织固定活动场所,配备了党员远程教育的硬件设施,实现了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六有”。同时,依托白茶产业,采取“产业党委+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新模式,构建起“党委引导、支部链接、企业发展”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帮助协调处理公司、合作社与村“两委”、公司与合作社、党员与社员、社员与农户等利益关系,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进、深度融合,实现了产业、组织的双振兴。

f91ecfde26871bc0d8bb5c1a2c54bbe-2.jpg

创新“产业+旅游”模式,助力产业振兴。“喊山开茶”是一种传统采茶民俗,既用以统一采茶时辰,也借此唤醒万物,祈求风调雨顺,茶叶丰收。近年来,大竹县白茶带头人廖氏两兄弟把这一民俗举办成“喊山开茶”节。“喊山开茶”仪式前,首先与众茶农一起拜茶山,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情。伴着一曲《茶山春早》,近百名唢呐艺人同时吹响竹唢呐,欢快的乐声,应和着“开茶喽!开茶喽!”的深情呼唤,一群群像春天一样花枝招展的采茶姑娘,挎着背篓,穿梭于茶树行间,心灵手巧地采摘着白茶首芽,成了云峰茶谷一道绚丽的风景。“喊山开茶节”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采茶活动不仅仅把大竹白茶推向全国,更加彰显了云峰茶谷的独特魅力。茶诗、茶画、茶舞、茶戏等茶文艺精彩纷呈,每年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实现了茶旅深度融合。云峰茶谷景区先后被评为省级精品养生山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创新“产业+康养”模式,助力生态振兴。茶淡、人淡、心淡,“修禅"悟道,感念禅修之境界。公司致力于发展康养产业,推进产业基地规模化发展。在国峰农业公司的带领下,近20名浙江白茶种植大户涌入大竹,与本地茶商联合成立了18家白茶专业合作社、6家白茶企业,白茶种植面积迅猛发展至5万亩,形成了天然的生态屏障,为茶旅生态康养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已建成相应的民宿、茶博物馆、游客中心、游步道及亭台楼榭,形成了一个较为高雅的茶旅康养基地。居云峰茶谷,推窗见绿,喝喝茶、发发呆,缕缕茶香,慢煮时光,让人尽享养心养身之韵。

20190725150057-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