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

新机遇新机制 乡村大有可为

——宜宾市深化农村改革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旋律

【时间:2019-01-09】 【来源:宜宾日报】 【作者:刘燕蓝】 【浏览:132次】 【字号:

农业乃兴邦之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新时代下农村发展迎来新机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经济保持健康发展良好态势,为我市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乡村振兴的奋进旋律,正在戎州大地激情奏响。

因地制宜谋发展  结合区域定位打造产业特色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今年7月,南溪区打造规划面积5000亩的裴石镇的月亮湾乡村振兴示范片正式开园。错落有致的新村美景,展现出了月亮湾的唯美与自然。示范片按照“千莲美景、百岛风情”总体定位,以子莲、柑橘、红粱为主导产业,通过建设巴蜀家风主题展馆、游客接待中心、农特产品展销中心等重要节点,整合传统特色农耕文化,形成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旅游典范。

总投资约0.7亿元的翠屏区牟坪镇龙兴村“橘香小镇”,于2017年6月开工建设,已建成柑橘示范园5500亩,成为了当地村民致富主要增收点。如今,龙兴村橘香小镇建设项目已完成一、二期新村聚居点建设,并顺利通过AAA景区验收,正在有序推进第三期民宿、共享农庄、康养、景点打造等配套项目。

2017年,根据各县(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市委、市政府集中打造“宜长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农村因地制宜谋发展积累了初步经验。党的十九大后,市委、市政府决定全市10个县(区)和五粮液集团公司分别建设1个“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工程”,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市乡村振兴,着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先行区和综合示范区。目前,11个示范工程进展良好。到今年年底,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示范的综合示范片(带)。

如今,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的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正如火如荼推进。翠屏区“橘香小镇”、叙州区“世界樟海”、南溪区“千莲美景、百岛风情”……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正在戎州大地徐徐展开,为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注入强劲动力。

宜宾市翠屏区牟坪镇龙兴村“橘香小镇”1.jpg

翠屏区牟坪镇龙兴村“橘香小镇”

超常举措促改革  建成现代特色农业扩大产业

针对全市农村面宽量大、要素保障不足等问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我市出台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改革文件。

打破长期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格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以实际和产业为基础,从市场供需、资源匹配、区域布局等方面入手,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以产业集聚发展为重点,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大力推动酒、竹、茶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目前,宜宾已建成茶叶基地109万亩、产量达到5.05万吨、综合产值达100亿元、面积产量居全省第2位;出栏肉牛13.4万头、居川南第1位;出栏生猪480万头、居全省第6位;林竹基地面积达800万亩;蚕桑种植面积达43万亩、蚕茧产量达到1.7万吨、产值达4.2亿元、居全省第2位。

宜宾酒、宜宾茶、宜宾菜也在阔步向前,提升自身影响力,不断化产品和产业结构,今年新增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2个、达7个,新增省著名商标5个、达26个。全市茶、牛、猪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现已建成1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

今年9月,宜宾市在全省市(州)中率先出台了《支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竹林基地建设、竹特色小镇和特色村建设、竹产品精深加工、竹产业园区建设、竹(木)工艺发展和竹文化培育、竹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创新创造7个方面给予了明确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把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同竹特色小镇、村建设相结合,在“宜长兴”沿线集中规划打造3—5个竹特色小镇、5—10个竹特色村,以超常举措加快建成“中国竹都、最美竹海”。

叙州区“世界樟海”1.jpg

叙州区“世界樟海”

高质量脱贫打基础  宜居乡村升级幸福新生活

脱贫攻坚是全市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2018年是全市脱贫攻坚决战之年,面对要完成高县、珙县、筠连县、兴文县4个省贫县摘帽,167个贫困村退出,6.74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减贫任务。脱贫质量是首位,始终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突出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

随着联系领导、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农技员……随着一股股帮扶力量走进乡村、融入群众,交通、水利、电力、信息通信、农村能源、教育、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健康扶贫、文化惠民、社会保障、社会、财政、金融精准扶贫等22个扶贫专项深入实施;为471个贫困村建立起不低于50万元的产业扶贫基金,确保每个村发展1-2个支柱产业,引导构建产业扶贫的“造血”模式;通过探索机制,创新模式推广“借牛还牛”的脱贫增收新模式,实施  “五带动”模式,创新“歇帮”机制、农民夜校“五个结合”、精准党建“三建三带”等典型经验,助农增收,巩固提升脱贫实效。

按照“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要求,出台实施“三江田野·美丽宜宾”推进方案,以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宜居乡村规划、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经济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等七大重点工作,建设一批“三江田野·美丽宜宾”示范村,打好乡村振兴第一仗。

到2020年力争实现9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5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以上,80%的村建成“三江田野·美丽宜宾”达标村。

如今,宜宾上下坚持农村优先发展,按照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蹄疾步稳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进一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全力助推现代特色农业强市建设。

南溪区月亮湾生态园

南溪区月亮湾生态园“千莲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