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
创业发展创业故事创业孵化

四川苍溪一个小山村,出了一帮狂人,80岁老农参与创业

【时间:2018-09-10】 【作者:农村创业就业网】 【浏览:135次】 【字号:

本故事为《乡村崛起,何家坡之传说》长篇纪实连载,真实记录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发生在四川苍溪县云峰镇粉笔村的一幕励志创业故事,项目每前进一步推出一集。并以此献给英明决策的国家领导,献给生我养我的故乡,献给正在奋斗中的全国返乡创业青年,献给为乡村振兴而日夜操劳的人们,献给我可爱的林海飘香团队!

开篇

在四川这个并不被众人看好的小山村,一位从深圳返乡的热血青年—林海,带来了新思维,点燃了村支书、老队长的激情,他们与一帮已过花甲之年、大字不识的老农民,组合成了一支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新的、特殊的创业团队。他们创新了一个当代中国农村的新名词叫“互联网+共享经济村”!

00.jpg

他们众志成城,以当地生态红心猕猴桃文旅庄园为产业核心+山区农耕文化+山野拾趣,一起打造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学习并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和农业物联网技术,链接城市消费者,让乡村农户与城市消费者共享安全放心的劳动成果。

引投资“没有米没有油,我们自己找“;打市场“没有枪,没有炮,我们自己造”!他们赤手空拳,但他们却豪言壮语,他们立志将这个穷乡僻壤、连路都不通的小山村,变成未来中国山区第一村!疯狂的人、疯狂的想法、做着疯狂的事……

01..jpg

第一集    400个日夜谋划,何家坡梦想从此诞生

(一)众友劝退,林海坚持

重新踏进苍溪这片故土,直至今日,外界及当地有很多朋友仍然劝我:“林海,你放弃吧,你错把苍溪当深圳了,你不可能成功!”、“深圳才是创业者的天堂,还是回深圳吧!”、“内地,你再好的想法,都很难实现,内地人的保守意识和政治生态环境远没沿海开放,你将会遇到很多困难!”、“王健林,那么有钱,祖籍也是苍溪,他为啥不回来投资?“、”在当地没关系,很多事很难开展,除非你有很多钱回来开道!“、“那个村,连路都没通,没有任何资源优势,换个地方吧!“、”那里离大城市太远,还是到重庆周边选个地方吧!”

02.jpg

王健林回不回来投资,真实原因我不知道,大佬也许有大佬的考虑吧。我只算一介草根创业者,我热爱这片故土,也一直坚信苍山溪水未来能如国家领导所说变成金山银山。我也坚信在互联网信息发达的今天,我们家乡人的思想意识和政治生态环境,也不会像外界想象的那么差,因此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条路我会走到底……

03.jpg 

(二)千辛万苦,策划出炉

201610月至今,有关乡村振兴的每一项国家重大决策,我都在认真解读,在网上到处搜寻相关资料。每个夜晚,总能看到网友发来全国各地的乡村建设帖子,看到沿海江浙一带一座座美丽乡村田园的崛起………一暮暮老家乡村的照片总在我脑海里闪现,有时会导致失眠到天亮。在这场伟大的历史性乡村变革中,我该为曾经生我养我的那个小山村做点什么?我不是成功人士,没有大把的钱去捐给我落后的家乡,我该怎么去做?

04.jpg

为探究虚实,我和我的团队到沿海深圳等全国最具创新意识的城市去进行市场调研和学习,走访其他省份的乡村项目后,又回到四川苍溪老家,对当地资源、产业及各个有关农业的项目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私下考察。一要迎合消费者心里,二要结合当地实际资源及产业优势,在林海飘香团队经历长达400个日日夜夜反复研讨中,我们的全国第一个“互联网+共享经济村”试点项目计划诞生了。

05.jpg

(三)梦回苍溪,逐一拜访 

20171128日,经过林海飘香团队长达七个通夜的集体奋战,我们的项目策划书出炉了。很多错别字都还没来得及检查,我便兴高采烈地抱着策划书准备向相关领导呈阅。心里想着,这个项目一定会让很多领导喜欢,我们落地起来应该不难。

121-6日。若干年没有回过家乡了,除了老家乡下那些满脸皱纹的老头还认得我外,在县城举目无亲。该项目中涉及农业、旅游、电商、科技、文化、教育等多个内容,我还真不知道这类综合体项目,到底该归属哪个单位管。只得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去瞎猫碰死耗子。最近的扶贫攻坚在家乡搞得热火朝天,听说领导们都忙于奔波扶贫,守了7天,很少守到一些主管领导。拜访过程中,遇到一些职能部门的人,有人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也有人放出讥讽的言语嘲笑,也有人觉得我跟个别回乡的人一样放大话、吹壳子,也有很多人表示全力支持……这里很感谢发改局、农业局、商务局、云峰镇政府等大多数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比较热情,给了我一些很好的项目建设指导性意见。也许是这类项目,在当地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缘故,多数部门只解读成一个单一的行业项目,走了一圈后,我仍然一头雾水,该项目到底该找哪个单位牵头?

06.jpg 

(四)规划选址,出现分歧

 

后有单位主动牵头,有人认为我们的选址在云峰那个偏僻的小山村、基础条件差,没有任何前景,建议我们重新考虑规划,把地址改在一些已经成气候的现代农业园区去,基础设施都比较好,那样获得的政府支持会多些,起步容易。也有人建议我们项目商业策划部分别太偏多,缺乏宏观规划,叫我们找某知名大学去花钱再做本规划书,说那样政府会更加支持……

07.jpg 

策划书中的项目试点地,选在了位于苍溪、阆中之间的云峰镇粉壁村文笔山,该村紧靠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云台观,以当地的红心猕猴桃产业为基础,以道家思想精髓“人与自然的的生态伦理”精神为核心文化,打造共享田园体,以何家坡作为示范建设第一期。

08.jpg

难道我们的项目策划要全盘推翻重新来过,前期所有的工作全成泡影?难道任何创业没有政府扶持,就做不起来?不难理解,也许现在很多企业下乡弄项目是冲着国家的补贴去的,导致部分人从惯性思维上也把我们也归入了此类。听了以上一些建议后,我着实心里矛盾了一阵。后又咨询了一些企业界行业人士后,我坚定地认为众人眼里的劣势就是我们的独特优势,仍然坚持在原来设计的位置。也许是各自看待项目的出发点不一样,导致分歧,但我依然要感谢那些给我们提出诚恳意见的人。

09.jpg

后来团队研究,还有一些基础工作需要做扎实,才适合去给政府领导汇报!于是,我们决定在粉壁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若干年来当地群众形成的惯性思维,对于我们的土地入股新模式,都持怀疑态度,一道道群众思想难题又摆在我们眼前……

1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