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璇曦(右)和技术工人查看葡萄长势
她,曾是一名打工者,走南闯北四处漂泊,因一个偶然机会,成为一名夏布绣“绣娘”,用灵巧的双手和蕙质兰心,为传统手工艺品增值;她,本是一名知识青年,在大城市有着稳定工作,因创业梦想感召,毅然辞职回到农村,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致力发展现代农业,让绿色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无论是乡村妇女还是知识青年,对待生活,都怀着一份美好的向往,并为之努力着。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记者走近两名身份和生活截然不同的干事创业者,去感受她们创业路上的苦与乐……
■困境:生活,有太多看不见的“墙”
6月11日上午,一场大雨突然而至,位于市中区东坝街的汉安夏布绣专业合作社工作室内,倪萍正在窗边绣花。因为早上出门走得急,也未曾料到会下雨,倪萍没有带伞,已经临近中午,本该回去给孩子们做饭的她,索性又回到绣架边,拿起了针线。
38岁的倪萍是市中区永安镇人,此前,她和丈夫一样,在沿海一带打工。2010年,随着孩子出生、母亲年事已高,倪萍在孩子需要抚养、老人需要照顾的压力下,有了回乡发展的念头。
2012年,一张火车票让倪萍结束了漂泊。倪萍回家后,经济来源只有丈夫一人在外打工的收入,新的负担来了,倪萍也曾动摇过,但看着需要照顾的老小,她只能将外出打工的念头忍了又忍。
“每一个奋斗的人,都曾有过一段或者多段十分被动的时光。”倪萍的一席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彼时的周璇曦,和倪萍一样,也是处于被动状态。
1981年出生的周璇曦,此时还供职于成都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她身着精致的套装,在朝九晚五的节奏中按部就班。大学毕业、工作收入稳定、每年会花固定的钱去培训提升自己——在不少人看来,这样的状态已十分不错,可周璇曦并不这么认为,她心里还埋藏着一个创业梦。
这样的梦,让她有些“不安分”。事实上,周璇曦在进入物业公司前,还做过教师。为了积累经验,她辞职投身企业,从最基层的工作干起。
“人生的每一段路,都是一种收获。”正因如此,周璇曦在做出选择时,不会那么纠结得与失,“前路是未知的,这才是人生的乐趣所在。”
正在绣花的倪萍
■突围:梦想,也许就在下一个路口
对于倪萍和周璇曦来说,2012年,是她们事业上一个新的开始。倪萍回到永安镇一边照顾家庭,一边谋求改变;周璇曦也在创业梦驱动下,将目光聚焦永安镇,投资葡萄种植业。两人都凭借勤奋劳作和坚韧不屈,在寻求改变和突围。
2013年,市中区政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和夏布融合创新,开发出汉安·夏布绣,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城镇下岗妇女和残疾妇女,招募绣娘培训。
因为就在永安镇上,不仅离家近,还有车辆免费接送,更重要的是,可以居家灵活就业,这让处于迷茫状态的倪萍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想着“技多不压身”,倪萍坐到了绣架旁,成为第一批学员。
我市的夏布生产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被誉为传统手工技艺“活化石”,历经十余道工序,方成精良的布匹,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夏布绣,则以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蜀绣技法为基础,在夏布上刺绣,成品图案精美,立体感强,被誉为“中国夏布第一绣”,并被业界认定为继四大名绣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刺绣”。
倪萍端坐于绣架前,右手执针,左手在夏布底层配合,绣线来回穿梭,几分钟功夫,一只熊猫的轮廓便呈现在眼前,再通过不同颜色的绣线搭配,熊猫的眼睛附上了金色的“眼线”,熠熠闪光,活灵活现。而且,这样的绣品是双面的,两面图案一模一样。
夏布绣讲究美感,除了针法,图案也应该完美呈现。其中,构图、元素布局、色彩搭配,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而想要作品呈现出美感,又需要具有一定的生活感悟。如此精细的活,有别于倪萍曾经所做的任何一份工作。有时,她连做梦都在琢磨夏布绣。为了绣好葡萄,她买了不同颜色的葡萄来观察;为了绣好玉兰花,她特地跑到公园的玉兰树下观察半天;为了绣好荷花,她搬个小板凳到荷塘边盯着荷花看……
起初一段时间,因为对针法不熟悉,倪萍不知道扎了多少次手指;也曾有一段时间患上了不知原因的面瘫……寒来暑往,倪萍始终没有放弃。
“以前,老师带着我们去参观别人的作品时,觉得那些作品特别好看。现在,我要做的是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好看。”从发现美到创造美,倪萍“突围”的方式是不断学习摸索,弥补自身不足,她要成为高级绣娘,通过自己的双手,让更多人发现乡村的美,发现劳动人民的智慧……
“突围”,周璇曦也是一个行动派。2015年,周璇曦正式回到家乡,全身心投入到葡萄种植管理中。
经过前期的努力,她的葡萄园正式落户永安镇新桥村6组,各种挑战也接踵而至。经历了资金短缺的关卡,工人短缺的问题又来了。当时正值开春的第一场春灌,直接决定着这一年葡萄的收成,这可急坏了周璇曦。无奈之下,她只能自己操着水管子给葡萄藤灌溉。就这样忙了一天,她和老公才灌了不到十个棚。
也正是在灌水时,周璇曦想到了一个重要问题:现代农业必须实现机械化。为此,她花了两年半时间,在葡萄园里全面建成水肥一体化。300多亩葡萄园,灌溉完成只需要2—3个工人操作就可以搞定,所需时间2—3个小时,而以往至少需要20个工人,花费一天时间。单单这一项,就节省了70%的劳动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除了兴产业,还需要抓从业人员的素质,需要更多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一代来参与……”
■蜕变:坚持,会有一次华丽的转身
一方夏布,20厘米见方。七彩绣线,经过巧手数万针的穿引,呈现出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百态世界。式微的夏布,因绣娘们的巧手添花,更具有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
绣娘成就了夏布绣,夏布绣也成就了绣娘。
“做这个,不再漂泊,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到家庭。可以说,找到一个组织,十分不容易。”倪萍口中的“组织”,是成立于2013年的汉安夏布绣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与一家文化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共同开发销售夏布绣产品。
2014年,倪萍开始正式以绣娘的身份接订单。她的第一幅作品是一幅牡丹图,被文化公司收购之后,得到600元钱。回到家,倪萍就和母亲“炫耀”,分享喜悦。
2016年,合作社接了一张订单,成都一家机构定制了一批国礼,经过加班加点一个月的赶制,绣娘们收到的反馈是:比蜀绣更有特色。这让倪萍和其他绣娘信心更足了。
2017年,在倪萍和其他绣娘的努力下,合作社开发出名家作品件、夏布绣扇、香包、挂件等绣品,产值约30万元。
作为一项文化产业,夏布绣先后代表内江市、市中区作为特色产品参加第十五届中国西部博览会、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全国妇联妇女手工品博览会、中国西部进口展及国际投资大会、四川省旅游产品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并数次获奖。
作为夏布绣之美的创造者之一,也是其经济效益的受益者,倪萍干劲十足。如今,她正在赶制订单,要想得到她的作品,还需要排队。尽管目前的收入比起在外打工来说还有一定差距,但能守着家,守着孩子和老人,就如同守住了幸福。
另一边,周璇曦同样收获不小。
夏日的葡萄园,紫色、红色、绿色,一串串葡萄缀满藤蔓。周璇曦在葡萄园里查看着葡萄的长势,再过一个星期左右,葡萄园就可以开园采摘了。一年的辛苦付出,也在此时有了最直观的体现。
从2015年开始,周璇曦就开始了葡萄深加工的探索。这一年的夏黑葡萄产量高,但滞销。有人前来收购周璇曦的葡萄,开出了4元/公斤的价格,周璇曦态度坚定:低于14元/公斤不卖!
不卖,难道让它们烂在地里?当然不!当年,周璇曦把1万公斤左右的夏黑葡萄制成了葡萄酒。2016年开窖那天,酿酒师在品尝了成品之后,很是惊讶。这批葡萄酒呈现出自然色泽的宝石红,清香中透着一股玫瑰的香味,尽管没有上市,但3000多瓶葡萄酒被朋友们一抢而空。这个意外,让周璇曦坚定了葡萄深加工的信心和决心,研发葡萄酒成为她的目标之一。
在去年的一次招商会上,周璇曦意外得知有一个美国的酒庄要来参会。下午5点多快散会时,周璇曦赶到现场,在请对方品尝了葡萄酒后,对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他们已在商谈品牌共建事宜。
这也意味着,周璇曦的葡萄园将迎来另一个发展春天。从打造葡萄自主品牌,到葡萄深加工产业,周璇曦花了2-3年时间去实践。葡萄园区发展到了近千亩,出产的葡萄远销全国各地。而在她心里,这些都还远远不够。
金钱不是唯一的价值追求,绿色、健康、生态的产品,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灵魂。
周璇曦葡萄园里的葡萄,粒小而稀疏,但口感很好。“我不用膨大剂、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剂……”亦如当初辞职回乡创业那样,周璇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绿色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周璇曦的长远规划中,打造一个休闲观光、康养为一体的产业园一直是她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国家的政策在向这方面倾斜,这也是大的发展方向。”事实上,在周璇曦发展葡萄种植过程中,她也得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政策扶持和支持:高标准农田项目所带来的低息贷款、土地补贴、电商补贴,还有各种免费的技术培训……
2017年底,周璇曦拿到了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让她在身份上有了进一步的转变。
如今,在周璇曦的影响和带动下,园区务工人员实现了平均每月2000元的收入,有人还懂得了现代农业管理之道……日新月异的乡村和不断兴起的乡村产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干事创业者加入。
Copyright © 2017-2023 四川农村创业就业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12672号-1 技术维护:四川兴农联合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黄瓦街51号 028-86980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