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位于四川东北部,系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双创基地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和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全县幅员2229平方公里,全县农业人口86.6万,其中,在外务工人员42万。近年来,平昌县大力实施“回引创业”工程,多方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呈现出人才回归、技术回乡、资金回流的“集合效应”,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一、注重统筹策划,精准“双创”定位
坚持把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下乡创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助力脱贫攻坚、加快新型城镇化的“金钥匙”,统筹谋划,精准定位。一是坚持把返乡下乡创业作为推进产业转型的主攻点。紧密结合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特点、创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回乡创业,推动输出型经济向输入型经济转变,从而实现引回一批老板、培育一个产业、形成一个园区的“葡萄串”效应。二是坚持把返乡下乡创业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稳定器。通过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就业,有效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园区、进企业,从而实现从贫困群众到产业工人的转变,更好地发挥返乡创业在脱贫攻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坚持把返乡下乡创业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源。通过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打破了农村劳动力长期向发达地区单向转移的旧格局,有效破解了农民群众进城无途径、就业无门路、收入无保障的难题,从而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动力支撑。
二、注重平台建设,精准“双创”对接
在推进返乡创业工作中,紧紧围绕让返乡人员“落得下、有空间、生活好”等关键环节,着力打造“三大平台”。一是打造创业服务中心。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帮扶等全方位创业服务。积极组建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团。专家咨询团成员由县农工委、财政、人社、农业、国土、林业、水务、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人员和法律、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人士还有创业成功人士组成。2017年,全县开展创业培训近2000余人。二是打造创业服务载体。针对返乡人员中有知识储备、有专业技能、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双创示范基地和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提供众包、众筹、众扶等创业服务,引导他们利用互联网平台,带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前,全县共培育各类电商平台50多家,打造了“秦巴云顶”“平昌青花椒”“江口青鳙”“镇龙山瓦灰鸡”等特色农业品牌,网上销售额突破1.2亿元。三是打造创业培训平台。坚持以提高返乡人员的创业就业能力为重点,按照产教融合的理念,实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即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两条主线,分段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依托县农广校平台,重点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加快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2017年全县共计培训384人,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200人,专业技能型40人,专业服务型40人,青年农场主4人,计划外培训农机安全员100人。
三、注重政策扶持,精准“双创”施策
以满足返乡人员的创业需求为导向,研究制定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建立降低就业成本、降低创业成本、降低生活成本,增强返乡创业信心的“三降一增”政策体系。
一是降低就业成本。通过免费技能培训,建立返乡人员与企业“直通车”制度,让每一个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人,都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现充分就业。
二是降低创业成本。县上出台了《平昌县创业扶持奖励办法》,重点对发展茶叶、花椒、水产、核桃、巴药、水果、畜禽等特色产业加以扶持。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设立创业扶持基金,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发挥资金集聚效应,重点对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及路网、电网、水网、互联网等配套设施加大投入。同时,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对自主创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有效解决创业初期资金难题。
三是降低生活成本。围绕返乡人员关注的就学、就医、住房等问题,全方位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养老、医疗、子女入学、计生、卫生、失业等政策服务,同时,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吸纳返乡农民工,可享受每人每月150元岗位补贴。政府每年评选一次“返乡创业之星”,给予50000—100000元奖励,积极打造创业创新的热土。(梁食)
Copyright © 2017-2023 四川农村创业就业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12672号-1 技术维护:四川兴农联合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黄瓦街51号 028-86980779